今天,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两只大熊猫“新月”和“竹韵”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生日欢送会。这不仅是“新月”的21岁生日,也是它们在苏州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。自2011年9月7日从四川雅安来到苏州,这对“熊猫姐妹花”已在江南水乡生活了14年,成为苏州市民心中不可或缺的“生态名片”。它们近期将返回四川的消息一出,无数苏州市民纷纷前往湿地公园,与这对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“老朋友”道别。
大熊猫的“旅居”起点
2002年7月17日,一只雌性大熊猫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出生,取名“竹韵”。一年后的8月14日,另一只雌性大熊猫“新月”也在这里降生。这两只性格迥异的熊猫注定要谱写一段特殊的缘分。
“竹韵”性格温婉,行动优雅,是典型的“大家闺秀”,而“新月”则活泼好动,尤其喜欢爬树玩耍。2011年9月7日,经过严格挑选和准备,9岁的“竹韵”和8岁的“新月”从四川雅安基地启程,乘坐专车来到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。
两只大熊猫的到来,迅速在苏州掀起了一股“熊猫热”。“当时听说苏州来了大熊猫,我们全家特意从昆山赶来,排队两小时才看到它们。”苏州市民张女士回忆道,“‘新月’特别活泼,一直在爬树,而‘竹韵’就安静地吃竹子,那个画面至今难忘。”据悉,熊猫馆开馆首日便迎来近万市民争相参观,一举刷新了公园单日客流量的最高纪录。14年间,熊猫馆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,长期稳居公园最受欢迎景点榜首。
在“熊猫别墅”生活
为了让这对熊猫姐妹住得舒适,太湖湿地公园专门打造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“熊猫别墅”。场馆采用临水设计,分为室内外两个活动区,室内保持恒温,室外则模拟自然栖息地。同时大通速配,为了给大熊猫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,公园单独配备专业的竹子清洗区、医疗室和24小时监控系统。
“我们每天要准备60公斤新鲜竹子和竹笋,还有特制的窝头、苹果、胡萝卜等辅食。”饲养员介绍道,“夏天会给他们准备‘冰蛋糕’,把水果冻到冰块里,既能降温又能补充微量元素。”
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,两只熊猫很快适应了新家,并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。“竹韵”在来苏州之前,成功繁育了三只幼崽,为濒危物种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。“新月”则以活泼好动的性格成为公园十分瞩目的“开心果”。“有一次它在玻璃墙前突然翻身,露出肚皮,全场游客都尖叫‘它动了它动了!'”游客李先生笑着说,“然后它又懒洋洋地躺到树干上,好像在逗我们玩。”
朝夕相伴14年
今天,工作人员精心布置了熊猫馆,挂满了祝福卡片和特制的大熊猫写真照片。许多家庭带着孩子前来,希望能在“新月”和“竹韵”大熊猫最后离开前留下珍贵的回忆。
这场特别的欢送会,不仅是共同欢送两只大熊猫,还勾起了无数市民的美好回忆。“我从小就一直来看他们,如今已经上大学了。听说它们要走,心里真的很难过,希望它们在四川也能过得开心。”大学生小吴动情地说道。活动现场,工作人员还放置了“新月”和“竹韵”在苏州14年的生活集锦照片,从初来时的青涩到如今的稳重,一幕幕画面让不少市民红了眼眶。
大熊猫即将离苏的消息公布后,许多苏州市民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“新月”和“竹韵”的不舍。“每次去太湖湿地公园,第一站总是熊猫馆。突然收到它们要离开的消息,心里空落落的。”
对于朝夕相伴14年的饲养团队而言,“新月”与“竹韵”的离开更是一场五味杂陈的别离。从日常的喂食照料,到生病时的精心护理,14年来,饲养员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对熊猫姐妹。
杨杰是从两只熊猫初到苏州时就负责它们的饮食起居,他说:“‘新月’特别调皮,每次喂食都要逗它半天才肯吃;‘竹韵’就稳重多了,但偶尔也会撒娇要零食。”另一位饲养员回忆,有一次“新月”生病,整个团队轮流守夜,直到它康复,“它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。”如今分别在即,这些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化作难舍的情愫,让每位饲养员都红了眼眶。
留在记忆里的温暖
时光仿佛回到了2011年的那个秋天。那时的“新月”还是个调皮的小姑娘,第一次踏上苏州的土地时,兴奋地在运输笼里转来转去;“竹韵”则安静地坐在角落,用温柔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即将成为新家的地方。谁曾想,这一住就是十四年。
如今,熊猫馆前的竹林依旧青翠,假山流水依然如故。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洒在空荡荡的场馆里,仿佛还能看见“新月”在快乐地翻肚打滚,“竹韵”在悠闲地啃着竹笋。饲养员们走过它们最爱的活动区时,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,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它们熟悉的叫声。
这十四年,是苏州与熊猫姐妹共同书写的温暖故事。从初来时的好奇试探,到离别时的不舍眷恋,每一个瞬间都深深印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。苏州市民们的手机相册中,珍藏着无数与它们的合影;孩子们的画本上,画满了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;就连公园里的每一处景致,都留下了它们生活过的痕迹。
虽然“新月”和“竹韵”即将踏上回家的路大通速配,但它们带给苏州的感动与温暖永远不会消失。这段跨越十四年的人与自然之缘,终将成为这座城市最珍贵的记忆,在时光的长河中,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